《三體》的真人電視劇,終于讓機哥等來了??!
作為一部騰訊出品的國產(chǎn)劇。
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樣,對它的心情是忐忑的:
【資料圖】
怕它不來,但又怕它亂來。
畢竟,《三體》對中國科幻迷來說,實在是一部太過重磅的作品。
而騰訊的口碑嘛,大家懂的都懂。
然而就是這么一部,開播前已經(jīng)插滿 Flag 的國產(chǎn)劇。
卻給了機哥一個大大的驚喜。 (前方微量劇透)
騰訊,我錯怪你了
有「騰訊」+「三體」兩個流量密碼,《三體》電視劇一上線,就成了全網(wǎng)關(guān)注的焦點。
但這部劇最大的熱點,反而不是「流量」和「爭議」。
而是——品質(zhì),沒想到吧。
機哥在各大平臺隨手一搜,就能看到不少「原著黨」觀眾給出的好評。
這部全新的《三體》到底有什么魔力,連最挑剔的觀眾,都能安排的明明白白?
其實機哥總結(jié)下來,無非就是兩個字:
還 原
可別小看這一點。
要知道,《三體》作為一部想象力天馬行空的科幻巨著,包含了大量的人物、組織;以及抽象的科學知識、科幻創(chuàng)意。
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相互碰撞出的故事,那就更是錯綜復雜。
看著這磚頭一樣厚的實體書,就可見一斑。
再加上它在中國科幻界獨一無二的地位。
想做出滿足大多數(shù)人的改編,難如登天。
也難怪,許多原著粉在聊到《三體》影視化的時候。
要么表示「不如不做」,要么堅持「照抄原著」了。
《三體》電視劇,就選擇了后者。
當然,與其說是「照抄」,機哥覺得倒不如說是「尊重」更合適。
比如,這部劇的演員選角,就專挑那些渾身是戲的大佬。
不僅主動規(guī)避流量明星,還盡量貼合了原作中人物的氣質(zhì)。
優(yōu)秀的選角,遇上《三體》格局拉滿的世界觀和臺詞,觀感極佳。
下面這種日劇截圖,機友沖浪的時候都見過吧。
看劇過程中,這種金句橋段總讓人眼前一亮。
而這樣的亮點,在《三體》里那還真不少。
尤其是下面這一段,那叫一個真 · 頭皮發(fā)麻:
上面這張圖的角色,是在原著中戲份極重,和幾位主角關(guān)系不淺的常偉思將軍
劇組請到了老戲骨林永健老師飾演。
配上和原作分毫不差的臺詞,短短幾秒鐘,就把危機紀元來臨的緊迫、日常生活一去不返的窒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可……多少代人都是這么平淡地過來的?!?
「都是偶然?!?
汪淼搖頭笑了起來,「得承認今天我的理解力太差了,您這豈不是說……」
「是的,整個人類歷史也是偶然,從石器時代到今天都沒什么重大變故,真幸運。但既然是幸運,總有結(jié)束的一天;現(xiàn)在我告訴你,結(jié)束了,做好思想準備吧?!?
不過嘛,作為從小看春晚長大的機哥。
我承認,看到林永健老師的一瞬間...我出戲了。
目前,已經(jīng)有大量沙雕網(wǎng)友,組團前往當年這小品的彈幕「圣地巡禮」了。
關(guān)鍵詞:八十。
真是,智子都追不上你們整活的速度。
當然,也有一些角色的人設(shè)存在爭議。
比如第一集中「丁儀」的造型,就有網(wǎng)友認為「太藝術(shù)了」。
畢竟,丁儀在原著中,可是被稱為愛因斯坦再世的超級科研大佬。
然而機哥沒想到的是。
在第二話里,網(wǎng)友又從丁儀的發(fā)型上找到了關(guān)于時間線的細節(jié)。
除了演員和臺詞,劇中的場景和道具,也極為還原。
劃重點:《三體》第一部的劇情,其實發(fā)生在 2007 年。
并不像第二、第三部那樣充斥飛船、宇宙等「科幻元素」。
反而,更像是發(fā)生在身邊的一場懸疑大戲。
所以「時代感」和「真實感」,是《三體》電視劇做的比較好的地方。
比如老刑警史強玩的手游,是諾基亞功能機上的「貪食蛇 3D」。
葉文潔給孩子們放動畫片時,打開了一臺落灰的索尼「大屁股」電視機。
屏幕中放映的動畫,正是 06 年上映、07 年爆火的《虹貓藍兔七俠傳》。
80、90 后的機友,看到這些東西,有沒有爺青回的感覺?
當然,最重磅的還是下面這個「道具」:
正負電子對撞機
據(jù)知乎大佬所說,劇中這個場景,就是真實的對撞機實驗室。
給你們上一張現(xiàn)場照片,感受一下這撲面而來的硬核氣息。
不過嘛,穿幫的地方,也是存在的。
比如劇中角色拍攝昆蟲時,用到的徠卡 M2 相機。
生產(chǎn)年份和鏡頭搭配上,有一定的疏漏。
對懂行人士來說,也算是個容易出戲的地方了。
謝謝你,動畫版
以上這些優(yōu)點看完,是不是感覺《三體》電視劇這波要起飛了,「國產(chǎn)之光」終于來了?
其實吧,還真不一定。
機哥看下來,這部劇的問題,大概就在「成也原著,敗也原著」上。
比如,在劇情一開始,有一個蟲子趴在玻璃外的鏡頭。
劇中的角色,還飽含深意地看了它一眼。
對原著黨來說,這個鏡頭在開頭就暗示了「蟲子」這一劇情爆點,可謂用心。
但對沒看過原著的觀眾來說,這里就突出一個不明所以。
除此之外,《三體》的第一部還充斥著伏筆、解謎和暗示。
哪怕機哥當年看原著,剛開局也是云里霧里。
所以,對路人觀眾來說,《三體》電視劇前幾集的觀感,恐怕不會太良好。
另外還有五毛特效、節(jié)奏拖沓、以及其他穿幫的小細節(jié)等等問題。
更何況,這劇目前才播了幾集,能不能平穩(wěn)落地還是未知數(shù)。
所以,機哥對它的評價,目前停留在「還行」、「粉絲向」作品的層面。
它是不是大家心中期待的那個《三體》?
可能,還有不小的距離。
然而,就這樣一部作品,大部分觀眾,卻狠不下心去吐槽。
原因嘛,相信有不少機友已經(jīng)猜到了。
沒錯,就是機哥上面一次都沒提,但又似乎無處不在的——
《三體》動畫版。
如果說電視劇把重心放在了還原上。
那動畫版,可能就是花在了「改編」上。
注意,這里的改編,可是打了引號的。
就拿角色人設(shè)來說吧。
同樣是退役老兵、老刑警大史,動畫版長成了這個樣子...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隔壁韓劇亂入的。
而原本的慈祥老太太葉文潔。
動畫版里則直接成了「不做人」的恐怖奶奶。
場景方面,2008 年城市景觀,明明長得是下面這個樣子:
動畫版直接做成了《賽博朋克:2008》
就這,動畫導演還要在訪談中,專門 cue 一句原作「文字沒有連貫性」。
平心而論,文字和視聽語言的表現(xiàn)方式,確實完全不同。
但這好像不能成為把原作的人設(shè)、場景、故事和臺詞,都改得面目全非的理由。
甚至,連「六公主」都看不下去,專門出了一期節(jié)目吐槽動畫版的問題。
所以,有了動畫版「珠玉在前」。
吃瓜群眾們對《三體》電視劇,預期已經(jīng)放到了最低。
結(jié)果,它竟然真的還不錯。
那句名臺詞是怎么說的來著?
人類不感謝羅輯。
但騰訊,一定會感謝嗶哩嗶哩。
同人逼死官方
可能有的觀眾看完了劇,會有一丟丟疑惑:
「對比市面上其他作品,動畫版和電視劇明明已經(jīng)不錯了吧?」
會不會,是《三體》粉絲的胃口太叼了呢?
機哥跟你們講,還真不是這個問題。
主要是,在《三體》改編這個賽道上,已經(jīng)有了一個驚艷的先例。
那就是 B 站上的「同人」動畫——《我的三體》
所謂「同人」,其實就是「粉絲自制」的意思。
你沒聽錯,目前口碑最佳的三體改編,始于一群真愛粉的用愛發(fā)電。
這個由 B 站用戶「神游八方」創(chuàng)立的小團隊,從 2014 年開始,就致力于用游戲《我的世界》來還原《三體》的劇情。
最初,他們算上配音,只有 9 個人。
做出來的畫面,長這個樣子:
就連導演自己,都直言當初的第一季是「黑歷史」。
但對《三體》粉絲來說,它絕不是什么單純的黑歷史。
而是,夢開始的地方。
隨著第一季的更新,粉絲們看著團隊從「小作坊」一步步成長起來。
配音、畫面、演出都有了極大的進步。
到了第一季第十集,這部動畫已經(jīng)進化成了這個樣子:
雖然仍然比不上專業(yè)動畫,并且拖更極其嚴重。
但粉絲們,卻給予了最大的寬容。
而這部所有人一起,用熱愛呵護的作品,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
《我的三體之羅輯傳》,正式成為了三體宇宙的一員。
從此用上了正經(jīng)的動畫渲染,畫面和演出有了質(zhì)的飛躍。
有了官方的投資以及更多大佬的加入,神游八方團隊就像開了掛一樣。
不僅沒有半點懈怠,反而出品質(zhì)量越來越好。
第三部《章北海傳》,直接給觀眾端上了宇宙戰(zhàn)爭的大餐。
當然,他們最擅長的,對原作人物的還原和塑造,也是做得越來越好。
第三季結(jié)尾,主角章北海的那句「沒關(guān)系的,都一樣」。
估計會成為許多觀眾心中對《三體》的最佳演繹了。
一套操作下來,不僅原著黨打出了好評。
就連從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也能從中感受到《三體》震撼人心的魅力。
可能,這才是眾多「挑剔的原著粉」真正想看到的。
除了神游八方之外,此前也有一位留學生,制作了還原原著中「水滴」探測器的動畫。
強烈推薦大家去看一看,不加速的原片有多震撼。
就連劉慈欣本人,也表示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體電影」。
千萬預算的電視劇,反超了砸錢兩億的動畫版。
粉絲用愛澆灌的作品,又反過來為官方樹立了榜樣。
足以見得,影視作品這種東西,它可以是「產(chǎn)品」,可以是「項目」。
但歸根結(jié)底,離不開「創(chuàng)作」和「表達」。
愛,才是對一部作品,最高規(guī)格的投資吧。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